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当前位置:教育科研>>正文

融教研深度 提数学温度——南京市翠屏山小学数学第一次教研活动

风送爽秋意浓,2025年9月19日上午,我校数学教研组组以一场有深度有温度的教研活动开启了新学期新征程。本次活动有幸邀请新疆特克斯的宋老师全程参与教研,全体数学教师一起共研共思。

image.pngimage.png

一、课例展示

第一环节,由李志威主任带来六年级《表面涂色的正方体》。伊始,李老师以正方体为切入点借萧伯纳的名言一连串问题串激发学生思考

image.png

教学过程中,李老师让学生经历多维探究,学生思维“直观”迈向“抽象”首先,借助实物操作,借助可拆卸涂色正方体模型感知涂色差异。其次,摆脱实物依赖,结合标一标、算一算方法,自主探究通过想象切割与推理计算在积累多组数据后,李老师引导学生对比,思考“不变的规律”随后,学生尝试用字母“n”表示棱等分份数,最终提炼出通用公式成功将具体现象转化为数学符号表达。为确保规律的严谨性,学生回溯验证,从“发现”走向“深化”

image.png

整节课“问题”为导向,以“操作”为支撑,以“思维”为核心,打破了传统数学课堂的枯燥感。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提升了空间观念,为后续“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深度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教材解读

  第二环节,李老师从本节课的设计构思、初衷及教材进行了说明,设计初衷旨在将所有的知识置于一个整体的结构中,通过各个知识点做到了立足教材结构,从“点线面体”到“规律建模”。

image.png


同时,引发老师们思考:为什么选择先研究三等份而不是按照正常的顺序?这是遵循小学数学研究进阶的历程,从点到线,再到面,最后是体,这样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教学顺序有助于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探讨交流

在精彩纷呈的课例后,老师们畅所欲言,对李老师的课进行了精彩点评,老师们也在学习中不断丰富自我,受益匪浅。

孙思涵老师认为李主任注重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进阶,引导学生用字母n表达规律,体现符号意识与模型思想。

贾艳、李林娟、和李弘老师对李主任的课进行了充分的肯定,从板书设计中能够看到老师的教学思想与理念,并从一个整体的视角帮助学生去学习,体现结构化教学。老师们也提出相应的建议,建议教师关注学生从直观操作到抽象建模的思维生长路径,在汇报中借助几何画板或实物辅助表达。

image.pngimage.png

最后,来自于新疆特克斯的宋老师也谈了自己的学习感悟,评价该课不仅传授知识,更渗透提出问题、结构化思考等学习方法,板书与教学设计梯度清晰。课程体现了点线面体的整体视角,串联前后知识,值得深入学习借鉴。

image.png


四、经验分享

  在对课堂进行了深入探讨后,六年级组的老师就“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主题,并结合《表面涂色的正方体》进行了经验分享。

许文静老师认为,通过问题串引领,借助直观教具,让学生获得直接的感性经验。结合课件演示,将看不清的内部可视化,从而辅助学生的空间想象。

孙雄珊老师表示,从结构化角度出发,从点到线到面到体来设计。以正方体模型为依托,慢慢地去模型化,通过想象、推理,实现从数到算的进阶。

高成香老师指出,在教学中注意渗透模型、数形结合思想、归纳推理意识,探索规律做到由简入难,层层递进,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认知难度。

殷忞慧老师提出教学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提出:可在学生汇报时直接操作实物模型,逐步剥离三面、两面、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以增强直观感知。

刘陵玉老师认为将数学文化渗透课堂,设计阶梯式的学习路径,使课堂深度与温度并存,分层练习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从而融会贯通。

五、活动总结与展望

接下来,杜厚娴特级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点评和总结。杜特提出,本次教研要聚焦“表面涂色的正方体”背后的本质——立体图形的分解,延伸至长方体及多面体染色问题。倡导教师追溯知识起源(如欧拉公式),实现知识技能的结构化。对于李志威老师的这节课进行了高度赞扬,也对老师们提出殷切期盼,鼓励教师以新理念重构老教材,尝试跨年级融合教学内容,提升课堂深度与论文研究价值。年轻教师应抓住机会准备试教评优,专业发展需持续积累与主动规划。最后,杜特对江宁区教研组长会议精神进行了二次传达,也对本学期教研工作进行了部署。

image.png

本次活动在充实的讨论与深度的交流中画上圆满句号,相信老师们也一定收货满满。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承“以研促教、以教促学”的理念,常态化开展高质量教研活动,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让数学教学更具深度与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