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深化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教学改革,全面深入推进我校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根据《南京市小学‘金陵好课堂’》文件要求,探索”走向深度体验:大概念引领下的‘情境+问题串’的单元整体教学”策略,南京市翠屏山小学开展了第六次数学教研活动本次活动共分为三个大环节。
一、课堂展示,教材解读与研讨交流
本次教研活动由本校的王悦老师带来《平面图形的整理与复习》一课。课堂上,王老师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和巧妙的教学设计,带领学生整理与复习平面图形的相关知识。
王老师的这节课分为了三大环节,“我梳理”、“我理解”、“我挑战”。用光头强送熊大熊二积木这个情境,把三大环节串联起来,激发学生好奇心与探索欲,感受数学知识联系的奇妙,逐步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我梳理”部分从立体积木中请出平面图形,让孩子们回顾本学期学习的平面图形及其直观的特征。“我理解”部分王老师通过选择两种操作活动之一,用钉子板围一围或用12根小棒摆一摆,鼓励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进一步理解这几个平面图形的特征及图形与图形之间的联系,初步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我挑战”分为三个难度,分别用两个相同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以及把一个长方形纸折、剪、拼变成平行四边形。在动手操作和展示交流中,感受图形的基本特征,体会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最后,通过两个小视频,让学生感受从体到面再到体的神奇,知道体和面有联系,为后面进一步探究留下悬念。
课后,王老师就本节课进行了题为AI赋能《平面图形的整理与复习》教学构思解读。王老师指出,以“光头强送熊大熊二积木”的情境导入,借助面动成体、AI生成语音等信息化手段,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随后,各个年级教师代表对本节课进行了点评。孙老师以 “平面图形在数学知识体系中的纵向关联和横向关联” 为视角,指出“平面图形的整理与复习”并非孤立知识点,而是在数学知识体系中呈现出丰富的关联性,与前后知识、生活实际及其他学科紧密相连,充分肯定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学生在小组操作活动中的知识生成。刘老师关注课堂探究性学习,高度评价学生通过摆、围、折、剪、拼等操作活动以及用语言描述图形的特征和拼组方法,不仅复习深化了旧知,又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落实课标“三会”中,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严老师聚焦一年级学生认知特点,认为王老师借助直观教具,如丰富的图形卡片、小棒、钉子板等,符合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能让学生直观感知图形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发展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戴老师聚焦“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从课堂设计来看,王老师精心创设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究;课堂互动环节,无论是小组合作任务,还是个人展示,都给予学生充分的话语权,鼓励他们表达不同观点,尊重每个学生的想法。卓老师认为王老师的课堂表现令人眼前一亮。认为王老师教学始终保持着亲和自然的微笑,目光温和且富有感染力,与学生的眼神交流充满鼓励,瞬间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营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在板书与授课间自然切换,走动时适时与学生互动,既展现出专业教师的自信从容,又不失亲切随和,有效提升了课堂的吸引力与教学效果。
二、经验微分享
王瑶﹑曾萍萍、卓娅和杨梦老师进行了低年级《平面图形的整理与复习》学业评价微经验分享。一年级平面图形的整理与复习教学经验分享。
在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平面图形的认识是一个重要的基础内容。这不仅是学生从直观的立体图形迈向抽象平面图形认知的关键一步,更是培养他们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的重要阶段。复习课往往容易陷入枯燥,所以可以采用趣味导入的方式,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利用多媒体展示用七巧板拼成的各种生动有趣的图案,像可爱的小动物、漂亮的房子等。
在复习环节,教师可以依次在黑板上或通过课件展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这五种平面图形,让学生说一说如何分辨它们。一年级学生的表达可能不够准确完整,但只要能说出图形的基本特征就给予肯定。比如学生说“正方形四四方方的,每条边一样长”“长方形长长的,对边一样长”“三角形有三条直直的边”“平行四边形有四条直直的边,有一组对边是斜的”“圆是圆圆的,没有直直的边”等。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进一步引导和补充,强化他们对图形特征的记忆。
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容易混淆,教师应该让学生进行对比观察。将长方形和正方形放在一起,让学生观察边的特点,明确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长方形是对边相等;把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对比,引导学生观察角和边的区别,发现平行四边形有一组对边是倾斜的,角也不是直角。通过这样的对比辨析,学生能更清晰地区分这些图形。
教师可以开展图形拼组活动,让学生用手中的学具进行拼搭。先从简单的任务入手,比如用2个同样的三角形拼图形,用4个同样的正方形拼图形。学生在拼的过程中发现,2个同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4个同样的正方形可以拼成大正方形或者长方形。然后增加难度,让学生用多种图形拼出一个有趣的图案,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拼的是什么,是用哪些图形拼成的。学生们的创意十足,拼出了机器人、花朵、汽车等各种各样的图案,不仅加深了对图形的认识,还培养了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个猜图形游戏,例如我在心里想一个平面图形,让学生通过提问来猜出我想的是什么图形。学生可以问“这个图形有几条边?”“它的边是直直的吗?”“它是由曲线围成的吗?”等问题,我只回答“是”或“不是”。这个游戏既锻炼了学生对图形特征的掌握,又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提问技巧。
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平面图形,让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比如教室里的黑板是长方形,桌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钟表的表面是圆形,三角板是三角形等 。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由这些平面图形组成的物体,如房子的屋顶是三角形,窗户是长方形等。通过这样的联系,学生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平面图形,还能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的来说,在一年级平面图形的整理与复习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知识、提升能力,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活动总结
在热烈的研讨氛围中,本次《平面图形的整理与复习》主题数学教研活动迎来总结升华环节。特级教师杜老师、教务处李主任先后发表精彩讲话,为活动画上圆满句号的同时,更为教师专业成长与教学创新指明方向。
杜特对本次教研活动的深度与实效给予高度评价,并表达了对教师团队的殷切期望。杜特聚焦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分享了多年教学实践中的宝贵经验。她指出,首先教师要明确自身发展目标,依据自身实际与教育行业趋势,确定短期、中期、长期目标。其次,要优化自身知识结构,不仅要精通学科专业知识,还需不断拓展教育理论、心理学知识。定期研读《给教师的建议》《教育心理学》等经典著作,参加线上线下培训课程,了解前沿教育理念;同时,关注学科领域的新动态、新成果,将其融入课堂教学。最后,教师可以积极参与教研活动,以课题研究为抓手,针对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如“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申报校级、区级课题,在研究中探索解决方法;加入教研团队,与同行开展集体备课、教学研讨,分享教学经验,碰撞思维火花;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将教学实践成果提炼升华,投稿专业期刊,提升学术影响力。
李主任立足本课知识梳理环节,他指出王老师通过实物教具和动态课件相结合的方式,逐一呈现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引导学生自主描述图形特征。这种从直观到抽象的梳理过程,契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帮助学生系统巩固图形特点,强化了基础认知。在梳理图形特征后,王老师设置了围、摆等环节,将易混淆的长方形与正方形、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进行对比。通过让学生动手围一围、摆一摆,自主发现图形间的联系与区别,不仅突破了教学难点,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这种有层次的知识梳理,使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更加清晰、深入。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教师们对“平面图形的整理与复习”这一教学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教学设计、课堂组织、教学方法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教师们在教研活动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团队协作能力和教研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课堂教学研究,聚焦教学实践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系列化、主题化教研活动。加强教师培训,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学技能,努力打造高效、优质的数学课堂,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积微成著,日新致远。深耕课堂,研思同行。本次教研活动虽已落下帷幕,教学革新的步履仍将坚定向前。相信老师们在追求卓越课堂的道路上,以研为舟,终将抵达教育理想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