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当前位置:教育科研>>正文

学思并进 研行致远——南京市翠屏山小学数学第五次教研活动报道

   为深入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深化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教学改革,全面深入推进我校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根据《南京市小学‘金陵好课堂’》文件要求,探索”走向深度体验:大概念引领下的‘情境+问题串’的单元整体教学”策略,南京市翠屏山小学开展了第五次数学教研活动,同时本次教研活动还以线上直播的形式,让远在千里之外的新疆特克斯第六小学全体数学教师也能同步观摩学习。本次活动共分为三个大环节。

DSC_1033

51e4cb988b9fe0107df45d37b4354de

一、课堂展示,教材解读与研讨交流

本次教研活动由本校参加“探航杯”片﹑区赛第一名的蒋天风老师带来《角的初步认识》一课。课堂上,蒋老师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和巧妙的教学设计,带领学生深入认识角的相关知识。课始,蒋老师以“图形王国角失踪,需要帮忙寻找”创设情境,贯穿找角环节,激发学生好奇心与探索欲,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数学的实用性,增强学习动力。

在做角环节,蒋老师让学生利用毛线、小棒等材料制作角,鼓励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如用毛线拉角时两人合作拉直,学生在操作中深化对角的结构认识;比角时小组讨论方法,促进学生思维碰撞,培养合作意识与交流能力;使用活动角实际操作比较大小,使抽象知识具象化,帮助学生理解,培养动手能力与空间观念。总结环节,从生活中找角,到感受生活中角的美、有用和有趣,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让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服务生活,增强应用意识。

课后,蒋老师就本节课进行了题为AI赋能《角的初步认识》教学构思解读。蒋老师指出,以“图形王国角失踪”的情境导入,借助智慧老人视频、AI动图等信息化手段,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IMG_256

DSC_1062

随后,各个年级教师代表对本节课进行了点评。李老师以 “角在数学知识体系中的纵向关联和横向关联” 为视角,指出“角的初步认识”并非孤立知识点,而是在数学知识体系中呈现出丰富的关联性,与前后知识、生活实际及其他学科紧密相连,充分肯定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学生在小组操作活动中的知识生成。

高老师聚焦 “错误资源的再利用”,指出做角环节中当学生出现毛线做角的错误方法后,教师及时呈现错误资源,并仔细讲解正确做角方法,学生加深对角的顶点和边的理解。赵老师关注课堂探究性学习,高度评价设置不同层次的比角任务,由直观判断到借助工具操作,引导学生探索比角方法,发现角大小的影响因素,培养逻辑思维与探究能力。

王老师认为本节课以三角尺引入“角”,借助数学书﹑三角尺和钟面上的角,帮助学生建立角的直观印象,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抽象的几何概念与生活经验结合,降低学习难度。操作活动丰富,突出学生的直观感知,通过“摸角-做角—比角”的递进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角的本质属性(一个尖尖的顶点、两条直直的边)。杜特给予本节课高度赞扬:“感受到课堂中知识的生成”。杜特认为本节课注重探究学习,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如做角、比角,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角的特征、大小比较方法等知识,培养自主探究能力与科学思维方式,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且本节课设计的练习层次清晰,既巩固概念,又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IMG_256

二、经验微分享

任艺﹑杨菁和陈悦老师进行了低年级《角的初步认识》学业评价微经验分享。在小学数学教学体系里,“角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简单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图形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同时,它又为后续学习角的度量、三角形的分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等知识奠定了基础,在教材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对角的初步认识,学生开始接触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和性质,为进一步学习复杂的几何知识搭建了基础框架。

角在生活中有着丰富的“原型”,学生对此有一定的经验积累。教师可以展示大量生活中常见的带角物体,如三角板、钟表等,让学生指一指、摸一摸等,直观感知角的形状,从而抽象出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的本质特征,能准确判断哪些图形是角,哪些不是角 ,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角的表象。

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动手操作是帮助他们理解知识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安排丰富多样的操作活动,如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角,感受角的大小变化,直观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程度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让学生用直尺画角,掌握角的正确画法,明确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

注重分层练习,巩固提升。基础练习部分,主要针对角的基本概念和简单判断,如判断哪些图形是角、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等,帮助全体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高练习则侧重于角的大小比较、角在图形中的计数等,让学生在思考和计算中提升能力。

总的来说,本节课可多用教具演示(如活动角、三角尺),结合生活实例,强化动手操作与逻辑推理。通过夯实概念本质、规范操作流程、针对性纠错,学生能更牢固地掌握角的知识,为后续几何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IMG_256

三、活动总结

在热烈的研讨氛围中,本次《角的初步认识》主题数学教研活动迎来总结升华环节。特级教师杜老师、教务处李主任先后发表精彩讲话,为活动画上圆满句号的同时,更为教师专业成长与教学创新指明方向。

杜特对本次教研活动的深度与实效给予高度评价,并表达了对教师团队的殷切期望。杜特聚焦于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分享了多年教学实践中的宝贵经验。她指出:“实践出真知”,数学教师要积极参与各种教学实践活动,如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等。通过参与这些活动,教师可以展示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特色,接受同行和专家的评价和建议,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学习他人的优秀经验和教学方法。此外,参与教学实践活动还可以增强教师的自信心和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针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

李主任立足本节课“找角-做角—比角-用角”的环节,着重强调在平时的数学课堂中也要有清晰的教学环节,教师要学会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流程是否流畅,要积极参与学校的磨课活动。他指出本节课中蒋老师的课堂总结值得学习,教师总结时可以把整节课的教学环节进行回顾﹑反思,并建议老师们可以借鉴此次课例的教学设计和流程。随后,李主任分享了自己在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时学生讨论出的求不规则图形的简便方法,强调课堂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DSC_1154.JPGDSC_1163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教师们对“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教学设计、课堂组织、教学方法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教师们在教研活动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团队协作能力和教研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课堂教学研究,聚焦教学实践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系列化、主题化教研活动。加强教师培训,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学技能,努力打造高效、优质的数学课堂,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行远自迩,登高自卑。深耕课堂,研以致远。此次教研活动虽已落幕,但研究实践的脚步永不停歇。相信在追寻有效课堂的过程中,老师们定会潜心向学,收获教育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