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荀子 修身》
为了深化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教学改革,全面深入推进我校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南京市翠屏山小学数学教研组于2025年3月20日开展了本学期的第二次教研活动。本次活动以“聚焦核心素养·深耕课堂实践”为主题,全体数学教师共同进行大概念视角下的“图形与几何”单元主题教学策略与创新实践的研讨。
一、课例展示
第一环节,由李弘老师带来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一课。导入环节,李老师从寻找生活中的圆开始,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将圆与其他的平面图形进行对比,让学生对圆的探索充满了兴趣。接下来,两次画圆,先充分让学生自主尝试画圆,而后通过视频呈现画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在发现问题、讨论如何解决问题后再次画圆学,整个过程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动手操作。顺着学生与老师画出来的圆,自然地展开了“什么决定圆的位置?什么决定圆的大小?”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圆各部分的名称都有清晰的了解。随后是及时的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李老师还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摩天轮,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带着对知识满满的渴望展开了丰富的小组探究,学生的思考和表达都非常精彩。最后,李老师回到“圆,一中同长也”这句话,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圆的本质。还抛出了一些有趣的问题供学生课后思考,展示了有趣的视频供学生发挥想象去创造。整节课流畅而自然,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意识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二、教材解读
课堂结束后,李老师对本单元及本课时的教材进行了解读,与各位老师进行了备课、磨课心得的分享。
《圆》这一单元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第三学段“图形的认识”和“测量”中的重要内容。《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认识圆和扇形,会用圆规画圆。认识圆周率;探索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图形认识与测量的过程中,进一步形成量感、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
(一)单元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直观地认识了圆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圆各部分的名称,认识圆的轴对称特征,然后继续探究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及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为今后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与体积计算、圆锥的体积计算打下基础。圆是小学阶段要学习的最后一个平面图形,与之前学习的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有所不同,在探究周长计算公式的过程中,渗透着“化曲为直”的数学转化思想;在探究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除了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外,还涉及了极限的数学思想。同时“圆周率的历史”的介绍是很好的德育教材,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要充分发挥学科的整合教育功能。
(二)学生认知情况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图形的认识和面积计算,以及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知识,到学习曲线图形的知识,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化曲为直。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的关系。这样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研讨交流
接着,老师们就这节课的教学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与讨论,大家指出李老师的教学基本功扎实,课堂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目标明确,环节直接过度自然。本节课重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意识,整节课较好的完成了这一目标。李老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已有认知出发,联系了新旧知识的同时,又激发了学生对圆探究的需求。画圆时,学生的实践、探索、讨论,都很充足,自主优化出了画圆的方法。小组探究环节,学生充分思考、表达、互相补充,对圆的特征、本质的探索深刻。另外,课堂中信息化教学手段应用丰富,教师多次通过视频的方式,使得知识能更直观、丰富地呈现给学生。
老师们也提出了很多值得思考和改进的建议:在一开始学生说生活中的圆之后,缺少了一个从实际物体上抽象出圆的过程,学生的表达、老师的表达需要再规范一点,从而突出圆是一个平面图形这一特征。另外,在让学生探究的过程中,要再放手和开放一点。
四、经验分享
在对课堂进行了深入探讨之后,五年级组的部分老师聚焦“图形与几何”领域,针对《圆的认识》这节课给大家进行了经验分享。
殷忞慧老师指出:在《圆的认识》教学中,要通过生活引入、实践操作、多媒体辅助及分层练习等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深入理解圆的知识,为后续学习圆的周长、面积等内容奠定坚实基础。
刘陵玉老师指出:《圆的认识》旨在培养空间观念、几何直观和推理能力等核心素养。要通过展示生活圆形物、对比图形落实空间观念;要借操作活动、图形表征培养几何直观;要以问题引导探究、归纳总结来提升推理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与思考中成长。
五、活动总结与展望
接下来,教研组长杜厚娴特级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她强调,一定要在备课的过程要多去思考:我们这节课需要落地的素养是什么?应当聚焦在哪个点上?知识的本源和本质分别是什么?从更高的维度、视角去看待一节课。同时,对于学生的探究要更放手,不要设限。
最后,教务处李志威主任为在翠屏山小学2025年数学“探航杯”课堂教学竞赛获奖的老师颁发获奖证书,李主任鼓励老师们积极参与各种教研活动,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每一次研讨,都是一次思想的碰撞、理念的交流,是教师们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的好时机,是突破自我、提升自我的有效平台。新课标、新方向、新思考、新征程,数学组成员将进一步领会新课标的精神要旨和深刻内涵,在落实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过程中打开更广阔的教育视野,打造更高效的课堂,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