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翠屏山小学举行市、区三项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开题论证会
为进一步提升学校教科研水平,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发展,南京市翠屏山小学于2025年3月6日下午召开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金陵好课堂”专项规划课题《走向深度体验:大概念引领的“情境+问题串”小学数学单元主题教学的实践研究》,江宁区“金陵好课堂”创新行动专项课题《项目生活化视角下农村小学武术教学中有效运用辅助性器材的实践研究》和一般课题《应然取向:乡村小学跨学科主题学习联席教学的实践研究》论证会。
原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左坤、浦口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科研处主任张建和江宁区教科室主任薛惠三位专家莅临指导。我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此次活动,曹启东校长带领全体行政人员和课题核心成员全程参与,积极聆听专家们的指导意见。
论证会分三个环节进行,首先由课题主持人杜厚娴、庞杨德、陈超三位老师从研究背景与价值、核心概念界定、研究框架与思路、研究目标与内容、研究过程与方法等方面做了详细汇报。
南京市翠屏山小学教科室杜厚娴特级教师汇报了她主持的市规划课题《走向深度体验:大概念引领的“情境+问题串”小学数学单元主题教学的实践研究》。杜特在汇报中指出,在传统数学教学中,学生往往关注知识点的掌握,而缺乏对数学本质的深刻体验。该课题基于大概念教学理论,强调通过“情境+问题串”的设计,帮助学生在真实问题情境中探究数学概念,实现深度学习。杜特表示,课题的研究将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学生学习反馈及教学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深入推进。她期望该研究能够为小学数学单元主题教学提供可借鉴的范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沉浸”于数学情境中,形成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德育处庞杨德主任围绕区规划课题《项目生活化视角下农村小学武术教学中有效运用辅助性器材的实践研究》进行了汇报。庞主任指出,武术教学是小学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农村小学,由于场地、器材等条件的限制,学生在武术学习中的身体协调性、动作规范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该课题聚焦“辅助性器材”的有效运用,例如利用软棍、弹力绳、呼啦圈等简单器材,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掌握动作要领,提高学习兴趣。他还结合实验班的初步教学案例,展示了器材如何提高学生的动作稳定性、增强趣味性,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陈超老师代表课题主持人李思思老师,进行了区规划课题《应然取向:乡村小学跨学科主题学习联席教学的实践研究》的开题汇报。李思思老师的研究立足于乡村小学教育实际,提出通过跨学科主题学习来促进学生的知识整合与深度理解。在本次汇报中,特意将课题的名称进行逐一解读,围绕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各课程至少有10%的跨学科形式的任务进行解题演绎,提托乡村小学的背景进行应然取向下的课程新样态的探索,并着重强调了接下来要完成的四个硬性任务。
接着,专家组对课题组的选题方向、前期的准备工作等方面给予了充分的认可,肯定了课题研究的价值、可行性以及较强的前瞻性。三位专家还从不同的角度分别对课题做了明确的指导。江宁区教科室薛惠主任首先对杜特和庞杨德主任的课题进行了深入分析,肯定了其研究价值,并对课题的研究方法、实施步骤等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她建议杜特在数学教学中进一步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体验,并提议庞主任在武术器材使用研究中加入更多数据对比分析,以提升研究的科学性。
南京市江宁区教科室薛惠主任
浦口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科研处张建主任对薛主任的观点表示认可,并进一步补充了课题的优化方向。他特别指出,课题的名称十分重要,需要紧扣课题实际所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探索,肯定了两项课题的研究价值。
南京市浦口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科研处张建主任
原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左坤所长进行了开题汇报论证的总结。他高度评价了翠屏山小学浓厚的教科研氛围,并从学生发展的角度肯定了三个课题的立项价值。左所长特别分析了杜特的市规划课题的内涵,结合自身丰富的研究经验,分享了对该课题的深入思考。例如,他强调“大概念”不仅要引领教学设计,还要落实到学生思维的发展中,建议课题团队从学生的学习反馈中提取关键经验。同时,他还为李思思老师的课题提供了可参考的三个评价内容的方向,帮助课题团队更精准地构建研究框架。
原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左坤所长
最后,在充分听取专家们的论证和建议后,曹启东校长作了活动总结。他表示,翠屏山小学将继续深化课题研究,扎实推进研究计划,不断优化教学策略,以科研助推教育质量提升。此次开题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
南京市翠屏山小学曹启东校长
“题”开智境,蓄势“研”途深耕。开题报告会为课题组搭建了交流互鉴的优质平台,更为研究课题锚定了新的方向。在专家的悉心指导、区教研室的鼎力支持以及学校的全力帮助下,课题组将满怀科研热情,矢志砥砺奋进。秉持求真务实的精神与科学严谨的方法,我们定会不断精进研究设计,积极探索实践路径,扎实推进研究任务,力求创新丰硕的研究成果。让教学与科研相得益彰,携手共进,推动翠小的教科研工作迈向更高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