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当前位置:教育科研>>正文

“聚焦核心素养,深耕课堂实践”

“聚焦核心素养,深耕课堂实践”

大概念视角下“图形与几何”主题教学策略与创新实践

——南京市翠屏山小学数学教研组第一次活动

为深化数学课程改革,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南京市翠屏山小学数学教研组于2025年2月27日开展了本学期的第一次教研活动。本次活动以“聚焦核心素养,深耕课堂实践”为主题,全体数学教师积极参与,共同探讨大概念视角下“图形与几何”主题教学策略与创新实践。本次活动共分为三个大环节:

一、课堂展示教材解读与研讨交流

第一环节由孙思涵老师带来一堂精彩圆柱圆锥复习与整理展示课。孙老师从图形入手,引导学生回忆圆柱圆锥的特征,在学生构建立体模型。紧接着,孙老师通过回顾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以“认识特征-表面积-体积”的学习顺序进行整理,过程中引导学生回忆圆柱侧面积和体积的推导过程,鼓励学生大胆表达,以达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孙老师在回顾整理的最后,展示六年级上册长方体正方体的内容,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学习立体图形的知识点不尽相同,但学习的方法顺序大同小异。随后,孙老师带领学生利用整理的知识点回答了简单的实际问题,练习的设计既注意了习题形式的变化,又涉及了层次架构,在解答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解题时的注意点,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和速度。在后续的动手操作环节,孙老师利用一张A4纸向学生们展示不同方法去创造圆柱,通过比较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大小,进一步帮助学生熟悉公式,灵活运用知识。在活动探究环节,通过“生活中的数学”,让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建立起联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充分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价值。在最后的总结环节,孙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己整理,畅所欲言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学生回答的维度各不相同,收获颇丰,促使学生相互之间取长补短,更好地反思自己,完善知识网络。

12

课堂结束后,孙老师对本单元及本课时的教材进行了解读,与各位老师进行了备课、磨课心得的分享,孙老师建议各位教师要多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学情,基于学生设计教学环节,将教学理念与课堂实践相结合。

3

之后,老师们就这节课堂教学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与讨论,大家指出孙老师对于教学目标非常明确,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课程标准,并能较好地落实在课堂上。另外老师们还指出,本节课紧紧围绕教研的主题,围绕图形与几何,建立大单元之间的联系,内容科学合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能紧紧地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体现学习数学的价值。有老师提出,孙老师设计的教学环节清晰流畅,能注重启发式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利用课件教具等辅助教学,同时就时间的分配给出自己的建议。最后,杜厚娴特级还指出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教学中,孙老师给了学生丰富的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汇报分享、动手操作的时间,关注学生的数学表达,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在课堂上落实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促进学生学习力的发展。

4

二、经验微分享

在对课堂进行了深入探讨之后,六年级组的老师聚焦“图形与几何”领域,依次给大家进行了微分享。

孙雄珊老师指出:我们在教学时要常问学生:“这个问题觉不觉得熟悉,我们是在学习什么图形的基础上研究的?”帮助学生在每一个新知识中都能找到知识的起点,找准知识的原点。

孙思涵老师强调:图形与几何板块的教学,也是具有一致性的,教学上联系旧的知识经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快熟悉。

吴俊老师指出:学生认识图形一定要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尤其是立体图形更应该与生活中的物品建立起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杨春老师认为:在图形与几何领域,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推理意识,更要培养学生的模型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完善对学习方法的建构。

三、活动总结与展望

接下来,教研组长杜厚娴特级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强调,圆柱和圆锥是六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这次教研活动,老师们对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聚焦核心素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

最后,刘直祥副校长和教务处李志威主任对2024-2025学年南京市翠屏山小学数学学科命题比赛获奖的备课组老师颁发获奖证书,刘校长鼓励老师们积极参与各种教研活动,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建议年轻教师多读书,多学习,提升专业素养他表示:“我们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不断探索创新,拔节生长。”

本次教研组活动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结束。相信通过这次活动,老师们将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带来更加精彩、高效的数学课堂也期待翠小的数学教学蓬勃发展。

IMG_20250227_112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