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退,寒风轻抚。为进一步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技艺与教学质量,数学教研组秉持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以核心素养培育为指引,紧密围绕学生“四基”能力培养这一核心目标,于2024年11月28日成功举办了一场以“大概念引领下的数与运算一致性”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共分为三个大环节
一、课堂展示,教材解读与研讨交流
第一环节,由三年级备课组的王融老师带来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再认识》一课。王老师结合方格图引导学生意识到计算2×3其实就是计算2个一乘3,引出计数单位的概念,进而提问学生在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中有没有这样的思考过程,引出本节课题。王老师先从简单的整十数乘一位数进行今天的教学,有了刚才的一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学生不难想到20×3本质上就是2个十乘3,让学生意识到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中也有计数单位的计算。接着出示一般的两位数乘一位数,学生通过口算、长竖式、短竖式等方法计算出12×3的结果,王老师及时引导学生对比几种方法,学生发现虽然计算方法不同,但本质上都是把12分成1个十和2个一进行计算的。接下来王老师引导学生对比三道算式,让学生发现计算过程需要几步是与数字中包含的计数单位的个数相关的,并通过123×3进行了验证。最后拓展到整十数乘整十数,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了解乘法的本质是计数单位乘计数单位,计数单位的个数乘计数单位的个数,为接下来整数计算、分数计算和小数计算打好铺垫。
第二节课是杜厚娴特级老师给大家带来展示观摩课《认识分数》。杜特立足数的本源“数源自于数,数来自于分”引入主题,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公平”感受到平均分的育人内涵,在数学观察和思考中:当平均分的结果无法用整数表示时便产生了一种新的数——分数,产生探究新知的欲望,进一步引发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的驱动,接着杜特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用?”问题引领,任务驱动深入浅出的理解分数的内涵本质:由“直观量”到“抽象率”,学生充分感受到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特别在让学生表示出自己喜欢的几分之一,通过分类建构几分之一的模型和比较分数大小时,杜特适时点明分数在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时突出率的地位。在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杜特聚焦学科素养的落地,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留给学生的是知识和技能,学生和听课教师带的走的是思想和方法。分数来与生活,又应用回归于生活,整节课层层递进整体建构,螺旋上升逐层进阶,不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更感受了数学之美。
第二环节,王老师对本课时内容进行教材解读,教学目标中,知识与技能方面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几分之一的概念,能够正确地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能够用折纸、涂色等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感知和体验分子、分母的含义。能够正确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过程与方法方面要求通过动手操作、对比辨析,使学生初步形成分数的概念,经历几分之一形成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发展学生的观察、思考、交流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要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这些目标旨在帮助学生不仅掌握分数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而且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究活动,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实际情境,如小猴分桃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分数的实际意义。在教学策略中,探究式学习法是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索几分之一的概念和读写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法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分数知识。动手操作是让学生通过折纸、涂色等实际操作,加深对几分之一的认识,进一步体会、理解几分之一的实际意义。对比辨析中通过对比不同分数,帮助学生理解分子和分母的含义,以及如何比较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第三环节,研讨交流。老师们就这两节课教学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和讨论,王融老师教态自然,能有效带动课堂氛围,情境创设巧妙,内容具有层次性,通过方格图数形结合,直观演示算理,利用几个模块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杜特给我们带来的《认识分数》亮点突出。以现实情境分食物导入,迅速抓住学生注意力。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等操作活动,亲身体验分数产生过程,深刻理解其意义,有效培养学生动手与抽象思维能力。同时讲解清晰流畅,层次分明,从分数的初步感知到深入探究,逐步推进且能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感受数学实用性,值得我们深刻学习和领悟。老师们还指出本节课本的教学,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口算、笔算这些不同的运算方式背后的算理联系起来加以分析,让学生在比较、概括、抽象等思维活动中探究本质,实现深度理解,跳出常规的复习与归纳知识内容、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在探究运算一致性的本质中,实现对算理算法的深入理解,有效培养数感、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
二、经验微分享
对课堂进行了深入探讨后,三年级组的老师们聚焦“数与运算的一致性”,结合本节课进行了经验分享。
贾艳老师指出运算一致性强调在不同数学运算(如加、减、乘、除)以及在不同数学领域(如整数、小数、分数)中,运算的基本法则和性质应当保持一致性和连贯性。这种一致性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张娣老师指出我们首先需要理解这种运算的基本性质和规则。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运算涉及到整数乘法的核心概念,即"重复加法"或"乘法分配律"。这种运算在数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因为它是进一步学习更复杂乘法运算的基础。
严寅珅老师指出要及时的对学生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行学业评价。主要从学生能否熟练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学生能否理解乘法算理,包括进位的概念和处理方法。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运算能力和思维灵活性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王融老师指出小学阶段,随着学生对整数、分数、小数的深入认识,相对应的运算也会从简单的加减乘除变得越加复杂;但无论是简单还是复杂,它们都是聚焦“计数单位”的运算,即计数单位累加或累减的过程,这是数运算的本质。
三、活动总结
最后李志威主任做了精彩的总结,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促进了教师的自我反思、自我成长,也为教师搭建了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平台。通过这样的校内教研活动,相信数学组的老师们在教学的道路上会越走越远,越走越稳。本次数学教研活动圆满结束,通过深入交流与探讨,我们不仅深化了对数学教学理念的理解,还共同探索出了多种创新教学方法,为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数学素养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