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当前位置:教学管理>>教研动态>>正文

“拥抱未来,走进人工智能”——江宁区中小学信息科技联合教研活动顺利举行

3月31日上午,以“拥抱未来,走进人工智能”为主题的江宁区中小学信息科技联合教学研讨活动在南京市翠屏山小学和南京市东山高级中学顺利举行。本次活动由江宁区教学研究室主办,活动采用线上加线下的方式举行,我区部分中小学老师参加了本次线下教研活动,近200位老师在线上进行了观摩。

IMG_3595_副本.jpg

走进人工智能 李成云_副本.jpg

课堂展示环节,首先是南京市翠屏山小学李成云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六年级《走进人工智能》一课,李老师以校园识花导入,激发学生学习需求,组织学生开展头脑风暴,联想身边的人工智能,补充介绍了前沿技术ChatGPT,引导学生类比共同特征,引出人工智能的概念。在体验环节设计了项目探究活动,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在体验中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之后以视频和发展图谱帮助学生感受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在思考中感悟深度学习对人工智能的影响,了解人工智能发展的三大技术基础:数据、算力和算法。在应用环节,李老师让学生了解了人工智能不用领域应用案例后,引导学生思辨、讨论和总结,客观认识人工智能发展对未来社会的影响,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创新潜能,以积极的心态使用人工智能技术与人工智能相处。

人工智能的应用 刘卉_副本.jpg

接着,南京市翠屏山小学刘卉老师呈现了六年级《人工智能的应用》一课,刘老师从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的PK赛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切身体验人工智能的强大。以班级学生照片讲解人脸识别原理,深入浅出,调动孩子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关注技术背后的科学原理,体现了新课标中“科”与“技”并重的理念。拓展应用环节,选择了贴近学生生活的诗集制作、智能图书馆规划设计两个问题案例,引导学生利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赖红瑜2_副本.jpg

随后,南京市东山高级中学赖红瑜老师带来了高一《探秘人工智能》一课,本课以智慧生活的视频带领学生开启探秘人工智能之旅,从人脸识别入手,分析原理,体验过程,解读程序步骤,实现功能;再由会场应用——机器同传引出语音识别,通过讯飞听见实现不同语言的机器同传,利用语音合成工具感受智能语音合成的神奇魅力;最后由ChatGPT引发学生思考AI是否会取代人类,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勇于创新。本课提供了各种人工智能体验平台,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陈银萍2_副本.jpg

最后,南京市东山高级中学陈银萍老师呈现了高一《揭秘人工智能》一课,陈老师通过问答游戏引入课题,抓住学生兴趣,研究“问答型智能机器人”项目范例,引导学生分析机器人问答系统的功能模块,指导学生以氦星人教学平台为依托,通过python编程一步步实现智能问答系统的各大功能模块,最终合成一个智能问答系统,并深入探究算法背后的原理和实现细节,进一步挖掘机器学习,为后续搭建信息系统知识做铺垫。教师以项目学习的方式,整合人工智能知识模块,实现大单元教学,借助氦星人教学平台,帮助学生领悟其中的算法奥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

评课.jpg 

评课交流环节,来自将军山小学的王珊老师、月华路小学的梁梦云、翠屏山小学的陶李佳惠、临江高级中学的王金彬老师,秦淮高级中学的刘付燕老师分别对四节课进行了点评。

区教研员 赵凯老师_副本.jpg

活动最后,区信息科技教研员赵凯老师作了总结,赵老师对四位教师的精彩教学展示给予了肯定,认为四位老师的课都较好地好体现了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赵老师指出信息科技课程的实施要做到信息和科技并重,人工智能的教学要凸显学科本位特点,不仅要关注前沿科技的发展现状,更要关注符合学生身份、生活经验的人工智能应用,如学生身边的智慧校园环境、智慧学习空间中的人工智能应用等。要引导学生合理运用手边的人工智能技术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与学习中的问题,鼓励他们积极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学习与创新活动,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合理运用技术的安全、规范及伦理道德等相关问题,帮助学生在人工智能时代树立起良好的信息社会责任。近年来,我区信息科技学科坚持实施一体化教研,帮助各学段教师打通学科知识体系,实现资源共享,互相学习,共同提升,为推动我区信息科技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