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相育 融共长
——南京市翠屏山小学承办江宁区小学心理健康教研活动
由江宁区教学研究室主办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研培训活动暨新学期学科教研组长、片长会于2022年9月14日上午在南京市翠屏山小学成功举办。本次教研活动旨在推进学校随班就读儿童心理问题的深入研究,加快教师心理课程质量提升,以及在儿童发展共同体基础上,促进普通学生和特殊学生共同的心理成长。
第一节心理健康课是由翠屏山小学蒋老师执教的《合作之手》。蒋老师用丰富的素材串联成一次形式多样、体验丰富的的心理健康课。先以手指抓逃的热身游戏引出合作主题,再以学生既感兴趣又充满小挑战的“叠杯塔”为主题活动,从经验不足的第一次“叠杯塔”到学生们吸取失败经验的再次“叠杯塔”,在分享失败经历和暖心坊的故事中引导学生总结合作经验,学会合作。使学生们在活动中产生内在体验,是心理健康课与其他课程的最大区别。整个环节学生参与感极强,由浅入深,由身入心,使学生在课堂上意犹未尽,沉浸其中。
第二节心理课是由翠屏山小学高老师执教的《一起来点赞》。高老师采用了新颖又贴近实际生活的朋友圈点赞的形式,在为他人点赞和别人为我点赞的过程中感受点赞带给我们的好处,例如,使人心情愉悦、使人自信、促进人际交往等。求助短信的引入使同学们在小组讨论中学会多角度、多方面发现他人的闪光点、为他人点赞,而其间高老师为学生点赞,鼓励特殊学生的言传身教贯穿于整节心理课堂,平等对待每一位进入课堂的学生也与本次融合教育的主题相呼应。
第三节心理课是由翠屏山小学谭老师执教的《换位思考》。首先,“反口令”的热身游戏和两歧图的导入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引出了本节课的主题——《换位思考》。为更好理解这种现象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采用角色扮演方式和共情技术来增加同学们的直观体验和感受,并通过自我介绍和戴头饰的方式进行了入角色和去角色的心理技术处理,接着,通过换位思考三步法使学生在具体事例中体验如何换位思考。最后,以冥想和写信的方式将换位思考的方法延伸到生活中,进行了升华,以明确清晰的教学逻辑展示了本节心理课。
接下来,由资源教师陈老师向我们分享了自己在陪伴特殊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故事和经验。她在讲座中与我们分享的每一笔记录,和家长的每一次约谈,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都在感动着在座所有老师。她提到,对于特殊学生,教师要善于观察,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与鼓励。她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真正做到了对特殊学生的无条件积极接纳,眼里充满了对这些孩子们无私的关爱,她在岗位上的默默坚持、传递的每一句话都鼓舞着在座老师的内心。这种内心的碰撞,缩短了心理距离,融合成一股心的力量。通过融合教育,特殊孩子走出自我空间、融入集体,和普通学生共同成长,对陈老师而言就是最大的成就。
最后,江宁区教学研究室心理健康学科教研员方峥嵘老师对本次心理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以及对新学期教研工作进行安排。在对上学期心理健康工作的反思中,提到了各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以及心理教师专职工作在逐步得到落实,这些都体现了对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高度配合。在对新学期主要工作安排中,提到了要积极开展不同主题教学研究来探索心理健康课堂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积极搭建多元教师发展平台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在本次心理教研活动中,老师们积极研讨,交流心得,对建立高效心理健康课堂的学习热情高涨。在未来的教学教研实践中,我们将不断思考、不断探索,深入做好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