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中思维参与过程性评价
——记翠屏山小学科学组参与市级教研活动
6月11日上午9点,科学组全体教师在数字星球室参加了南京市小学科学线上教研活动。本次教研的主题为“科学探究中思维参与过程性评价”。
本次活动丰富、安排紧凑,共安排了两节研究课和一个主题讲座。第一节课由溧水区东屏中心小学卢慧敏执教六年级《有利于生存的本领》。卢老师采用了气泡图工具,让学生小组思考、讨论、交流、分享。教师从学生的前概念出发,使用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在学生思维可视化的基础上引导和帮助学生趋向于大概念的学习。第二节课由溧水区石湫中心小学杨玥执教五年级《怎样移动重物》。杨老师组织学生设计方案,并通过学生对设计方案自评和互评的方式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第三节课由溧水区石湫中心小学杨曼做题为《让学生思维在科学探究中 “发声”与“可见”》的讲座。李老师从学生思维参与评价的方式,思维参与评价的意义,过程性评价为思维搭支架,教师指导思维参与评价的策略四个方面并结合两位研究课教师的课堂执教情况分享了溧水团队的研究成果。李老师认为科学探究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方式和目标,应该让学生在概念习得的过程中经历思维的参与过程。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要通过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通过让学生的思维有效参与评价,引导学生积极理性的进行科学探究,真正实现学生思维发生,发展的动态生成。
最后,由南京市科学教研员杨健老师对两位研究课的课堂教学进行了详细的结构性整理和点评。两节研究课版块清晰,环节明确,也尝试改变了课堂的结构,把更多地时间和探究机会还给学生。两位教师的课堂都具备以下优点:关注情境的作用;以任务驱动学生;努力激发学生思考和表达;关注学生的表达水平。
线上活动后,教师们结合本次主题和教研思想进行交流。我们不仅要熟悉自己的科学课堂,也要勇于突破自己的舒适区。作为教师要及时吸收新的教研成果,推动每个孩子积极参与科学课堂,从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和细节出发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合理利用思维可视化的工具,在课前认真进行评价设计,让科学思维正在发生。